导航

新闻中心

为啥说“药补不如食补”?

时间: 2024-11-26 18:10:19 |   作者: 行业新闻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金元时代名医张从正指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也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这些都说明在当时饮食调养的重要性。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重视食疗,国外亦然。生于2500多年前的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饮食在治疗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他经常食用蜂蜜,并指出“蜂蜜与食物并用具有滋补和促进健康”的功效。

  但是有些人认为,要使身体强健,非服用补药不可,说补药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更有些人迷信补药,本来身体正常,总以为吃些补药更能加强体质,祛病延年。其实,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假如一位身体健康的人,本来气血不虚,营血旺盛,再服补药,不但失去了“补”的意义,而且这些药物还会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导致疾病的产生。

  如果因疾病而妨碍健康的,可以药物医治为主,饮食营养为辅。无病因营养不良而体弱的,则应该以“食补”加强营养为主,适当的体育锻炼为辅。在正常的情况下,只要饮食正常,营养充足,是根本用不着服补药的。

  《黄帝内经》就很重视饮食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人体生命的维持,除每天吃饭(五谷)外,还需要蔬菜、水果和肉食的供应。现代科学认为,所谓食补,是指全面的营养摄入,而并不是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越多越好。粗茶淡饭,只要吃好吃饱,又注意身体锻炼,即可健康长寿。

  “药补不如食补”是特别有道理的。我国自古即有“医食同源”之说,历代名医均认为“药物多用于攻病,食物多重于调补”。

  所以从古至今,食补调养,不论用于治病,还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各种食物不但含有各种营养素,为人体所必需,而且每一种食物对于防病和治病,都有各自的功能。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许多食物本身就是药材,食物和中药并没有绝对的分界,不论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还是鸡鱼肉蛋,都能作药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食物同时也是药物。而专用的药物则反而具有某些轻重不等的毒性和弊害,而食物则是无毒的。

  因此,对需要“补”的人,应以食补为好。能够准确的通过自身的真实的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择适当的食物,就能发挥其“补养”的有益作用,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