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爱游戏体育网页版

农产品加工和食品

时间: 2024-10-08 14:26:51 |   作者: B2B食材供应服务

  无糖食品一般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但是无糖食品应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根据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无糖或不含糖”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常见的无糖食品最重要的包含无糖饮料、无糖糕点、无糖果冻、无糖口香糖等。

  无糖食品主要是为满足减少糖分摄入或控制血糖水平人群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项目依托梅河口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建设无糖食品生产基地,打造集研发、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无糖食品生产基地。

  随着时间的迁移,糖工业化生产和人民生活品质升级,糖的摄入从稀缺变为过多,糖慢慢的变成为负担。肥胖率、相关疾病患病率同步上升,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为应对此现象,国家出台有关政策鼓励大家控制糖摄入量;同时,民众开始主动追求健康的意识提升,减糖/去糖化掀起热潮,“有一点甜的口感”、“热量无压力”、“不含糖”的代糖蔚然成风。

  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同时,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过去近15年中成人(患病主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从9.7%增加到11.9%,新增患病人数超过5000万人。

  据一项由卫生部、中国营养学会等多部门联合调查问卷结果为,仅有4.1%的消费者是因为新奇、跟风才购买无糖食品,大部分消费者选购无糖食品都有清晰的消费需求。其中50.45%的消费者是因为减肥瘦身需求,45.45%的消费者是为了健康养生。花了钱的人无糖产品早已迈出了初级认知门槛,也自然对无糖食品有更多的期待。

  中国无糖饮料女性消费者占比较高,达60%;年龄段集中为22-40岁,占82.1%,年轻化趋势明显。这一趋势主要形成原因是年轻人对健康的关注度较高,更看重饮食的健康性和营养价值。无糖饮料不含糖分,低热量,符合健康饮食的需求,因此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消费者喝过的无糖饮料类型主要是无糖碳酸饮料、无糖茶饮料,占比分别为76.07%、70.09%。

  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网民喝无糖饮料频率中,39.2%消费者一周喝1-2次无糖饮料,21.9%消费者一周喝3-4次无糖饮料,17.3%消费者表示频率不固定,13%消费者一月喝1-2次无糖饮料,4.7%消费者表示基本上每天都喝。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无糖饮料在中国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2022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由22.6亿元增至199.6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615.6亿元。未来,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图表5 2015-2027年我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近年来,无糖食品伴随着无糖饮料的爆发而发展,无糖概念开始被更多消费者接受,较多普通烘焙公司开始制造和销售无糖烘焙产品。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猫平台烘焙产品中,无蔗糖以及木糖醇烘焙产品的市场规模增速较快,其中木糖醇烘焙产品增速达到177%。

  我国生产无糖烘焙产品的企业较多,其中既生产普通烘焙食品又生产无糖烘焙产品的综合性烘焙企业较多,包括稻香村、桃李面包、21cake等。在这一些企业的产品类型中,无糖烘焙仅占据较小的一部分,主打产品仍以普通产品为主。而专注于无糖食品生产的企业包括唐人福、阿尔发等,在无糖烘焙食品类型上布局较多。

  目前,整个烘焙行业无糖化率仍较低,随着无糖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消费者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消费者对于无糖烘焙的需求也将增长,烘焙行业无糖烘焙产品渗透率将提升,发展的潜在能力较大。

  项目依托梅河口市农产品资源优势,建设无糖食品生产基地,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

  《关于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提出:全方面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进“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活动。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求乡村产业要姓“农”,要在做优做强种养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三大乡村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复函》提出:示范区要按照“一区引领、三片支撑、多园联动”的空间布局,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更好支撑东北地区振兴发展。

  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完整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客户服务机制。

  梅河口区位优势突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梅河口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东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埠重镇,是吉林省中部和东部的重要节点城市、东南部区域中心城市。与长春、吉林、四平3座城市构成全省4个重要节点,与吉辽两省10多个县市形成融合发展形态趋势,辐射带动周边400多万人口。

  “十四五”期间,梅河口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赋予高新区更多自主权,允许先行先试。并着力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为项目的建设提供充裕的建设用地。

  梅河口市农产品加工公司发展到300多户,各类食品加工公司发展到500多户,其中规上企业80多户。

  全市绿优水稻种植面积45万亩,主要种植秋田小町、吉粳816、通院香518等优质米品种,现有规上大米加工公司20多户,年加工能力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梅河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评为“中国名牌”、“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全市大小果仁加工公司已发展到近200户,其中80多户具有出口经营资格,年加工松籽15万吨、创产值54亿元,占全市GDP的18%。全国80%的果仁产品在梅河口加工销售,松籽出口量占国际市场的70%,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被授予国家级出口果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松籽产业贸易和加工示范区称号。

  项目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53000m²,主要建设生产厂房、原料库、成品库、研发用房。

  项目总投资为25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000万元,流动资金5000万元。

  项目达产后,年出售的收益12600万元,利润4200万元,投资回收期8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3%。

  通过项目的建设,将为吉西南产业承接提供完善的产业基地,有利于引导转移产业集中,形成特色的产业集群,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带动并促进梅河口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有效促进产业体系的优化和调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项目的实施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具备比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吉林梅河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梅河口高新区)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19年12月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9.82平方公里,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2020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二。梅河口高新区坚持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引领,以升促建,全方面提升各项建设水平,现规划形成“五区五园一城一中心”新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打造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先后荣获“国家火炬梅河口现代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吉林省医药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医药健康产业特色园区”、“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全国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中国最具发展的潜在能力工业园区”等荣誉称号。

  “十三五”以来,梅河口高新区秉持“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质量招商、精细化建设、全链条服务、产业化经营,成功引进四环制药、步长制药、紫鑫药业、天衡医药、鲁南制药、正大集团、泸州老窖、新加坡三达膜集团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辖区存量企业持续增资扩能,驶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快车道,现有各类企业1214户,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20亿元。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5.7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18.3亿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60.2亿元、增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