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闻中心

小暑至阳气盛“冬病夏治”黄金时

时间: 2024-07-08 22:04:53 |   作者: 爱游戏体育在线网页app

  正值初伏前,标志着自小暑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将逐渐进入一年中较为炎热的阶段。

  (甲辰年初伏:始于小暑节气之中,2024年7月15日至7月24日,共10天)

  所谓「热在三伏」,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天气也将越来越闷热和潮湿。小暑处在五运六气中的“三之气”最末,甲辰年三之气有以下特点:

  三之气(小满至大暑前,即5月下旬至7月中旬)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是太阳寒水,即司天用事之季,“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气候较往年寒凉,雨水也比较多。疾病以寒病为主,易出现寒郁于表,热结于里的表寒里热症。

  小暑时阳气在肌表最旺,发越在外,内里的阳气反而不足。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夏季为心所主,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易出汗多、消耗大,也更加容易感到疲惫,因此不可以忽视对身体的养护,要注意劳逸结合,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

  长期需要在户外工作的人,第一防护工作是防暑,应尽量着浅色服装,避免吸热;而对于办公一族,公司空调温度低,建议可以在办公的地方备一件小外套,以防着凉。

  2.年老体弱或幼小婴儿不宜轻易暴晒,尤其应少接触直射和热辐射,以免灼伤和中暑。

  小暑时节往往暑湿并行,能适当食用苦瓜、芥蓝、芹菜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苦味食物;在干鲜果中有:杏仁、桃仁、茶叶、薄荷叶等。夏天,人们容易心火旺,苦味食物不仅能起到安神清心的作用,而且能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天热吃“苦”,胜似进补。但”吃苦“也应控制食量,不可食用过多,否则伤胃。

  “冬吃萝卜夏吃姜”是民间智慧,也是药食同源的体现。夏季贪凉,在空调房待得时间太长容易受寒,加上一直不出汗,会使人头痛、头闷、恶心,还会出现食欲低下、拉肚子等症状。

  生姜具有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用生姜泡茶对预防和治疗“空调病”非常有效。

  小暑时节人们的出汗增多,因此就需要及时补充水份。但这并不等同于大量饮用啤酒或者饮料,因为它们虽能在第一时间让人感觉到凉爽,但过后会引起更多的水分流失,不利于人体降温。

  此时可适当食用酸味水果,如西红柿、柠檬、乌梅、葡萄等,在中医上酸味水果有敛汗止泻祛湿,且能健胃消食、促进食欲,适合盛夏食用。

  但如在炎热的户外活动,造成大量出汗,不能只补充大量纯净水或白开水,建议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如钠、钾、镁等)的水。

  夏三月,因为太阳带来暑热,许多人都”讨厌“太阳。实际上,天热的时候人体阳气发散,就能把体内的阴寒鼓荡出来。很多人都习惯在炎热的夏季整天开着空调,如果温度过低,阳气就往里走,与天时正好相逆,反而产生很多疾病。

  因此,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应尽量控制在26-28度,最好在开机1—3小时后关机,适当开窗换气。

  若是一直处在空调房里,也许会出现受寒导致的阴暑,表现为:发热恶寒、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肢体沉重、无汗恶寒、关节酸痛时,宜服用藿香正气液;若伴有腹痛腹泻,可服用藿香正气液加黄连素。

  日常最好避免在下午两点的时候外出,若是一定要出门的话,最好做好防晒措施,尽可能的避免在太阳底下暴晒。若条件允许,出行应尽可能地选择“清凉”的路线,比如道路两旁有树木的,或者有大型遮阳设施的场所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是开车出门,车内可多放一些水解渴。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汽车长时间在高温的路面上行驶,极易引发爆胎事故。所以不要长时间的在高温路面上行驶,车辆也尽量停放在阴凉处。

  三伏天是自然界当中阳气鼎盛之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体阳气外达,而阳气有温煦散寒、舒经通络、行气活血之功,可以针对蛰伏体内的寒邪痹阻、痰瘀互结等,对一些宿根属寒的痼疾以及虚寒性质的慢病皆有效验。

  说到“冬病夏治”,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三伏贴了。其实,除了三伏贴外,中药调养、艾灸、泥灸、推拿、刮痧、拔罐等都是很好的冬病夏治法,以及日常食姜、晒后背、泡脚也是属冬病夏治的范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